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清洗刻蚀含酸废液的循环再生利用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检测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清洗刻蚀过程中产生的含酸废液的循环再生利用处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cycling and Regeneration of Acid-containing Waste Liquid from Cleaning and Etch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438-2019《清洗刻蚀含酸废液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要求》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清洗刻蚀工艺中产生的含酸废液的循环再生利用流程,确保其安全、环保且高效。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以硫酸为主要成分的清洗刻蚀含酸废液的循环再生利用过程。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主要针对硫酸基清洗刻蚀工艺所产生的废液。其他类型的酸性废液如盐酸或硝酸基废液则不在本标准范围内,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
2. 再生利用的基本原则
标准强调了再生利用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三大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含酸废液时,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还必须减少废液排放量,并确保处理后的废液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例如,在回收硫酸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其纯度,同时妥善处置副产物如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3. 废液收集与预处理
在废液收集环节,标准规定企业应当设置专用容器用于临时储存废液,并且这些容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泄漏。此外,对于不同来源的废液应分开收集,避免混合后产生难以处理的化学反应。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过滤去除固体颗粒物以及pH值调节至适宜范围(通常为6-9),这一步骤有助于后续的分离提纯操作顺利进行。
4. 主要指标要求
# 硫酸浓度控制
再生后的硫酸浓度需达到工业级标准,一般不低于95%wt。如果低于此浓度,则不能作为产品直接出售或使用,而是需要进一步浓缩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 污染物含量限制
再生液中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具体数值可参照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另外,对于氟化物、氯化物等非金属污染物也设定了相应的最高允许浓度。
5. 安全生产措施
鉴于含酸废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在整个再生利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设置通风设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 配备应急洗眼器及淋浴装置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冲洗身体;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在显眼位置张贴逃生路线图。
6. 监测与记录
为了保证再生利用效果符合预期,企业应当定期对再生液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并做好完整的记录档案。检测项目至少涵盖硫酸浓度、pH值、密度以及主要杂质含量等方面。所有数据都应真实准确地保存至少三年以上,便于日后查阅追溯。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清洗刻蚀含酸废液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要求》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同时也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