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准香味道米凉粉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生产的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蒸制等工艺制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米凉粉产品。
Title:Standard for Zun Xiang Flavor Rice Jelly
中国标准分类号:X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MSP 36-2025 准香味道 米凉粉》标准中,针对“感官要求”部分的修订,是新老版本之间一个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细化,也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感官体验日益增长的关注。本文将以“感官要求中‘气味’项的修改”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其背景、变化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旧版标准中,“气味”项仅简单描述为“具有米凉粉固有气味,无异味”。这种表述较为宽泛,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也给监管部门在抽检时带来一定困难。
而新版标准(TNMSP 36-2025)对此进行了明确细化,将“气味”项调整为:“应具有米凉粉特有的清香或米香,无酸败味、霉味及其他不良气味。”这一改动的核心在于增加了“清香或米香”的具体描述,并明确了不允许存在的异味类型,如“酸败味、霉味”。
这样的修改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提升了标准的可执行性,使企业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产品应有的感官特征;其次,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再次,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更具体的判定依据,提高了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原料控制:米凉粉的香气主要来源于优质大米和合理的发酵工艺。因此,企业在选料时应严格把控大米品质,避免使用陈化粮或劣质原料,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清香口感。
2. 生产工艺优化:发酵过程是影响米凉粉风味的重要环节。企业应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优化发酵条件,防止因发酵不当而产生酸败味或霉味。
3. 感官评定体系建设:建议企业建立内部感官评定小组,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感官培训,确保品评人员具备专业能力,能够准确识别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中的气味要求。
4. 成品检测与留样管理:在出厂前,应对产品进行感官检测,并保留样品以备追溯。一旦发现异味问题,应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
综上所述,《TNMSP 36-2025 准香味道 米凉粉》中关于“气味”项的修订,是对产品感官质量要求的一次重要提升。企业应高度重视这一变化,从原料、工艺到检测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要求,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