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淮山羊羔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黄淮山羊羔羊的饲养管理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Huanghuai Goat Lamb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3-2019黄淮山羊羔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淮山羊羔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
标准明确要求羔羊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这一规定是基于羔羊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免疫力。适宜的温湿度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羔羊健康成长。
二、饲料与饮水
标准指出,羔羊的日粮应以初乳为主,逐渐过渡到优质牧草和精料。初乳喂养期不得少于3天,并且每天需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此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8%,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也需严格按照配方执行。这些要求确保了羔羊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其快速成长。
三、卫生防疫
按照标准,养殖场必须定期消毒,每次转群后都要彻底清理并消毒圈舍。同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口蹄疫、羊痘等常见疾病的疫苗接种。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跟踪每只羔羊的健康状况。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降低疾病风险。
四、日常管理
标准强调,羔羊出生后应立即擦干身体并固定母子关系,避免交叉哺乳。羔羊断奶时间一般安排在60日龄左右,期间逐步减少母乳依赖,增加固体饲料摄入量。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羔羊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能够促进羔羊正常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DB34/T 443-2019黄淮山羊羔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从环境调控、营养供给、卫生防疫以及日常护理等多个方面为黄淮山羊羔羊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对于提升黄淮山羊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