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半干旱区轻中度盐碱地滴灌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系统设计、施工与安装、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半干旱区轻中度盐碱地的滴灌技术应用及相关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ip Irrigation in Slightly and Moderately Saline-Alkali Lands in Semi-Ari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97-2020半干旱区轻中度盐碱地滴灌技术规程》是指导半干旱地区在轻中度盐碱地开展滴灌作业的重要规范。以下从规程中选取若干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第4.1条规定:滴灌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壤盐分含量及地下水位情况。这一条强调了滴灌系统设计必须基于实际土壤条件,特别是要关注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设计时需确保灌溉水能够有效渗透到根系活动层,并将多余盐分淋洗出作物根区,防止盐分积累。
第5.2条指出:滴灌带铺设间距应根据作物种类、株行距以及土壤质地确定,一般为30cm至50cm。此条明确了滴灌带布置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具体种植模式合理安排间距,以保证水分均匀分布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6.3条提到:每次灌溉后应及时检查过滤器清洁状况,必要时清洗或更换滤芯。这提醒使用者要重视设备维护工作,避免因过滤器堵塞导致供水不畅甚至损坏灌溉设施。
第7.4条要求: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应采取间歇性大水量冲洗措施降低盐分浓度。这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下盐分过高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增加灌溉量将表层积聚的盐分冲刷至深层土壤中。
第8.5条规定:在盐碱化程度较高的地块实施滴灌时,宜采用耐盐品种并配合适量施肥策略。该条款旨在帮助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并通过科学施肥增强植物抗逆能力。
以上仅是对部分核心内容的简单阐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全面考量,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