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兴安杜鹃组培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兴安杜鹃的组培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f Rhododendron dauric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81-2020兴安杜鹃组培育苗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兴安杜鹃组培育苗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外植体”、“继代培养”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确保在执行过程中有统一的理解。
三、环境条件
要求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4±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强度为2000-2500 lx,光照时间为12 h/d。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细胞分裂与生长的速度及质量。
四、培养基制备
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需要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NAA等。例如,初代培养时可选用MS+6-BA 1.0 mg/L+NAA 0.1 mg/L的配方。
五、接种操作
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包括器械消毒、材料处理等步骤。同时指出每个试管内接种3-5个芽点为宜。
六、管理措施
定期检查瓶内状况,及时去除污染源;适时更换培养基以维持营养供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病害发生。
七、驯化移栽
当幼苗长至3-5 cm高时即可转入温室条件下进行炼苗,逐步降低湿度直至完全适应自然环境后再定植于田间或盆栽中。
八、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生态风险;并且在整个流程中都要注重记录保存以便追溯查询。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23/T 2581-2020》不仅涵盖了从实验室到大田种植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对于促进兴安杜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