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的技术要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进行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的路面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600-2020《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选用方面,该规范明确要求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特性。具体来说,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5%。这些指标确保了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细集料需采用洁净、干燥且无风化的机制砂或天然砂,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这有助于提高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平整度。
其次,在配合比设计环节,规范强调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特别指出空隙率应保持在3%-5%之间,稳定度不低于7.5kN,流值范围为18-24mm。这样的配比既能保证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又能兼顾低温抗裂性能。
再者,关于拌和工艺,规定拌和时间不得少于45秒,其中干拌不少于5秒,湿拌不少于35秒。这样做可以充分混合各种原材料,避免出现花白料现象。此外,出厂温度应控制在180℃-195℃范围内,以确保沥青充分裹覆集料并具备良好的施工性能。
在摊铺作业中,规范要求摊铺机应配备自动找平装置,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之间。接缝处需采用热接缝方式处理,以减少冷接缝裂缝的发生几率。压实过程中,初压温度不低于150℃,复压次数不少于4遍,终压结束时表面温度不低于90℃。合理的压实步骤能够有效提升路面的整体密实度。
最后,对于养护管理,规范建议开放交通前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并且在通车初期加强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病害。同时,还应定期检测路面厚度、平整度等关键指标,确保工程质量长期稳定。
以上是对DB23/T 2600-2020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实际工程应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