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及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Title: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Code for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北京市地方标准《市政基础设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编号为DB11/T 1726-2020)于2020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该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下对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第3章 勘察工作布置
# 3.1 一般规定
本章强调了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勘察阶段划分、勘察任务书编制等内容。例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议将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勘察深度应满足相应设计需求,并且要充分考虑现场条件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 3.2 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是整个勘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查明场地地质构造特征及不良地质现象分布情况,评价场地稳定性。根据规范要求,在此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 对拟建场地进行全面踏勘;
- 收集已有资料并分析;
- 确定勘探点位置及数量;
- 实施钻探取样等野外作业。
第4章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
# 4.1 土体力学性质参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合理确定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相关参数值。规范指出,当采用室内试验方法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而对于现场原位测试,则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第5章 地基基础方案选择与设计
# 5.1 一般规定
在进行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时,首先应当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用途、荷载大小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此外,对于特殊条件下(如软弱地基),还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确保结构物的安全性。
# 5.2 浅基础设计
浅基础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同时兼顾变形控制。规范给出了不同类型基础形式下允许的最大沉降量标准,并要求设计师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季节性冻胀等因素的影响。
第6章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
# 6.1 设计原则
边坡支护结构的设计必须依据工程所在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支挡结构或组合式支护体系等多种形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第7章 施工监测
# 7.1 监测目的
施工期间开展监测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从而保障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检查实际施工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 观测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 记录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
以上只是对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上整部规范涵盖了更多细节方面的规定。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