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慈姑水培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设施与设备、育苗基质与营养液、种子处理、播种管理、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慈姑水培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droponic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Sagitta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慈姑水培育苗技术规程》(DB32/T 3744-2020)是江苏省针对慈姑水培育苗操作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慈姑水培育苗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江苏省内慈姑的水培育苗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适用区域,为江苏省内从事慈姑种植的相关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慈姑”、“水培育苗”等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慈姑”是指属于泽泻目、泽泻科、慈姑属的植物,其地下球茎可食用。“水培育苗”是指在水中进行慈姑种球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避免因术语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
3. 【环境条件】
标准要求育苗池的水深应保持在5-10厘米之间,水温控制在15-25摄氏度范围内。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适宜的环境条件能够保证慈姑种球正常发芽和幼苗健康成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发芽率和幼苗质量。
4. 【种球选择与处理】
选择无病虫害、大小均匀的健康种球,直径应在2-4厘米之间。种球在播种前需用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种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育苗的成功率,严格筛选种球并做好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5. 【播种】
每平方米育苗池播种种球数量为80-120个,行距保持在10-15厘米。播种时将种球芽眼朝上放置,并覆盖一层薄土。合理的播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6. 【田间管理】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体清洁无污染。当幼苗长至5-7片真叶时,可适当降低水位,促进根系发育。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健壮程度。
7.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病情扩散。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能够有效保护幼苗健康生长,减少经济损失。
8. 【采收】
当幼苗长至8-10片真叶且株高达到15-2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幼苗。适时采收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慈姑幼苗,还能为后续栽培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是对《慈姑水培育苗技术规程》(DB32/T 3744-2020)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高慈姑水培育苗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