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粪水还田的技术要求、处理工艺、施用方法及环境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规模猪场粪水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wine Manure Wastewater Returning to Farmland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DB14/T2026-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2026-2020规模猪场粪水还田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规模化猪场粪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年出栏量达到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这意味着只有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猪场才需要遵循此标准,确保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指导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粪水:指从猪舍冲洗后收集的含有粪便、尿液及冲洗用水的混合液体。
- 还田:将经过处理后的粪水资源化利用于农田施肥的过程。
3. 粪污处理设施要求:
- 猪场应设置专门的粪污收集池,并保证其容量能够容纳至少7天的粪水量。
- 处理设施需配备固液分离装置,以减少后续处理难度并提高肥料品质。
4. 粪水处理工艺流程:
- 首先通过沉淀池去除大颗粒杂质;
- 接着采用生物发酵技术降解有机物;
- 最后经过过滤和消毒环节确保安全使用。
5. 施肥管理:
- 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用量;
- 严禁直接倾倒或灌溉未处理的原始粪水;
- 施肥季节宜选择春季或秋季,避免雨季造成污染扩散。
6. 环境监测与记录:
- 定期检测土壤pH值、养分含量以及地下水水质状况;
- 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完整标准文件执行。该标准旨在规范山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粪水还田行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