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荒漠生态气象观测的术语和定义、观测要素、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荒漠生态气象观测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Observation Methods for Desert Ecological Meteor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109-2020《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是一项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荒漠生态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规定了荒漠生态气象观测的布点原则、仪器设备要求、观测项目及方法等内容。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观测布点方面,标准明确指出观测站点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区域,并且要能够反映不同地貌类型下的生态特征。同时强调了布设时需考虑交通便利性以及电力供应情况等实际因素,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其次,在仪器设备的选择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例如,对于气温湿度传感器来说,其测量精度应在±0.5℃和±3%RH以内;风速风向仪则需要满足启动风速小于等于0.5m/s且分辨率不低于0.1m/s的标准。此外还特别提到所有设备都必须经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再者,在观测项目方面,除了常规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基本要素外,还包括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等多个与荒漠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参数。这些项目的设置旨在全面掌握荒漠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机制。
另外,关于数据采集频率,标准建议按照每小时一次的频率记录主要气象要素的数据,并根据研究目的适当调整某些特殊项目的采样间隔。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最后,在资料处理与分析部分,标准还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表绘制指南,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例如,在评估沙尘暴强度时可以采用能见度值结合PM10浓度来综合判断;而对于干旱程度评价,则可以通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来进行定量描述。
总之,《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为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其内容涵盖了从现场调查到数据分析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高荒漠生态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