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粱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区域内高粱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rghu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561—2020《高粱栽培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粱的栽培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种子处理
标准要求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确保种子纯度和活力。具体措施包括晒种、浸种和拌种。晒种可以增强种子活性,浸种有助于打破休眠期,而拌种则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控制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视品种特性调整。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重点在于合理施肥与灌溉。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化肥;追肥则需分次进行,前期促进植株生长,后期保证籽粒饱满。灌溉方面,遵循“少灌勤浇”的原则,特别是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高粱栽培中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倡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化学药剂喷洒等方法。特别强调了对蚜虫、螟虫等主要害虫的监控,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指标和用药指南。
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对于保证高粱品质非常重要。当大部分籽粒变硬且茎叶枯黄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下才能入库储存。同时注意通风防潮,避免霉变。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高粱栽培技术规程》从种子处理到最终收获及贮藏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农民朋友更好地开展高粱种植活动。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