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秋葵产地初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包装贮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秋葵在产地的初加工过程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imary Processing of Okra at Orig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97—2020《黄秋葵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黄秋葵产地初加工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料采收
标准规定了黄秋葵的采收时间应在果实长度达到5-10厘米,果皮颜色由浅绿色转为深绿色时进行。这一时期采摘既能保证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又能避免过熟导致品质下降。
二、清洗处理
要求采用流动清水或循环水对采摘后的黄秋葵进行充分清洗,去除表面泥土和杂质。特别强调要避免长时间浸泡以防营养流失。
三、分级整理
按果实长度分为三个等级:小型(5-7cm)、中型(7-9cm)和大型(9-10cm)。同时剔除畸形果、病虫害果及破损果,确保产品一致性。
四、热烫处理
推荐使用热水浴法,在90-95℃条件下热烫2-3分钟。此过程可有效钝化酶活性,保持色泽鲜艳并延长保存期。
五、冷却与沥干
热烫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快速冷却至室温,并彻底沥干水分。这一步骤对于防止过度加热造成的品质劣变至关重要。
六、包装贮藏
采用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方式密封保存,存放环境温度控制在0-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范围内。建议不超过6个月保质期限。
以上内容为核心操作要点,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黄秋葵原有的营养价值与风味特性,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