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芦笋产地初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白芦笋产地的初加工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imary Processing of White Asparagus at Orig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芦笋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DB37/T 3895—2020)是山东省针对白芦笋初加工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原料接收、清洗处理到分级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旨在保证白芦笋的品质和安全。
首先在原料接收环节,标准强调了对白芦笋的质量检验。规定应检查白芦笋的新鲜度、色泽、形状以及是否有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等问题。只有符合标准的白芦笋才能被接收用于加工,这样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接着在清洗处理部分,标准指出要使用流动清水对白芦笋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泥土和其他杂质。同时建议采用物理方式如刷洗或者喷淋冲洗,避免使用可能污染白芦笋的化学药剂。此外还提到清洗后的白芦笋需要及时进入下一工序,防止长时间暴露导致品质下降。
关于分级这一关键步骤,标准详细描述了依据白芦笋的长度、直径及外观等因素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同等级的产品需分开存放,并且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规格限制,比如特级品长度应在24厘米以上且无任何瑕疵。
最后在包装环节,标准要求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卫生,并且能够有效保护产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应当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便于追溯管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规范,DB37/T 3895—2020为白芦笋产地初加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效率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