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在工作保障、生活及精神关爱方面的要求和服务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为残疾人提供集中就业服务的各类单位和机构。
Title:Disability Concentrated Employment Service Specifications Part 3: Work Security, Living and Mental Care
中国标准分类号:C9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91.3—2020《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规范 第3部分:工作保障、生活及精神关爱》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就业支持和关怀。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工作保障
5.3.1 就业环境无障碍化
- 条款内容: 用人单位应确保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无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坡道、电梯、卫生间等设施的适配。
- 解读: 这一要求强调了在设计和改造工作环境时需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例如轮椅使用者需要宽敞的通道和低矮的操作台面,听力障碍者可能需要视觉信号提示等。
5.3.2 职业技能培训
- 条款内容: 定期组织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 解读: 培训内容应当根据残疾人的具体能力和岗位需求定制,比如对于视力障碍者可以开展盲文打字或语音软件使用培训;而对于肢体残疾者,则可侧重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学习。
生活关爱
6.2 日常生活协助
- 条款内容: 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帮助,如餐饮服务、个人卫生指导等。
- 解读: 这一点特别关注到那些行动不便或者需要更多日常照顾的残疾人,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服务团队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6.3 心理健康支持
- 条款内容: 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 解读: 长期以来,社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该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与员工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整体团队和谐发展。
精神关爱
7.1 文化娱乐活动
- 条款内容: 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 解读: 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也可以尝试新的体验式项目如陶艺制作、户外探险等,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趣所在,增强集体归属感。
7.2 社会融入机会
- 条款内容: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 解读: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利于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之,《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规范 第3部分》从多个维度出发,力求全方位地改善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的待遇状况,体现了国家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决心。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当积极响应这些规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