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油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Oilseed Rape Clubro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246-2020 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油菜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标准中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油菜栽培过程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例如第5.1条规定:选择前茬作物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种植油菜,并且要求上一季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
第5.3条指出种子处理的重要性,推荐使用药剂浸种或包衣的方法,以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具体做法是用1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小时,或者选用含有咯菌腈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对于田间管理,标准建议加强水分调控。第5.4条明确要求保持田间适度干燥,特别是在油菜生长前期要避免长期积水,防止病菌繁殖扩散。同时,合理施肥也很关键,应增施有机肥,适量补充磷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
当病害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化学防控措施。第5.5条规定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此外还提倡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利用淡紫拟青霉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土壤处理。
最后,第6章提出了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需建立病害监测点,定期调查田间病情发展情况,并通过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预报信息,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