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蒿促成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技术、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藜蒿的促成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moted Cultivation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238-2020《藜蒿促成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为藜蒿的促成栽培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藜蒿促成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内容。适用于江西省内采用设施或露地条件下进行的藜蒿促成栽培。
2. 产地环境
标准指出,藜蒿种植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pH值在6.0~7.5之间的地块。良好的土壤条件可以促进藜蒿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品种选择
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例如,“赣藜1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效益。
4. 播种育苗
标准建议采用穴盘育苗方式,确保幼苗整齐一致。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同时,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出苗率。
5.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株行距,通常每亩定植密度为15000~20000株。此外,还需定期追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6.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综合防控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提到要重视蚜虫、白粉病等常见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避免残留超标。
7. 采收
关于采收时间,标准建议当植株长至30cm左右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影响商品质量。同时,应分批多次采收,延长供应期。
通过遵循以上关键环节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藜蒿的栽培效果,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实践这一规程,共同推动藜蒿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