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防治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229-2020《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病虫害预测预报
标准指出,应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对田间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强调了对晚疫病、黑痣病和蛴螬等关键病虫害的监测频率和方法。例如,对于晚疫病的监测,要求在马铃薯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开花期)每7天进行一次田间巡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需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措施之一。标准建议合理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尤其是与茄科作物轮作,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同时提倡使用无病种薯,播种前进行种薯处理,如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来预防病害传播。此外,还应加强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灌溉、科学施肥以及清除田间杂草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条件。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主要包括清洁田园、深耕晒垡及设置防虫网等手段。其中,深耕晒垡有助于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而防虫网则能有效阻挡迁飞性害虫进入农田。特别是在蛴螬高发区,建议结合深耕翻土将越冬幼虫暴露于地表,使其自然死亡。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方式控制病虫害。比如可以释放赤眼蜂来对付马铃薯甲虫卵块,或者施用白僵菌粉剂对付蛴螬。另外,还鼓励种植诱集植物吸引害虫远离主栽作物,从而达到保护目的。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最后防线,在必要时才可使用。标准严格规定了农药的选择原则、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等内容。例如,在面对严重爆发的晚疫病时,推荐使用霜脲·锰锌类杀菌剂,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提醒农户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综合治理策略
最后,标准提倡将上述各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治理方案。这不仅能够提高防控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灵活调整措施组合,比如在水源保护区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在经济价值较高的种植基地适当增加化学投入。
总之,《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认真遵循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