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芽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设施、种子(或种苗)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芽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rou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2T 166-2019《芽菜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芽菜的生产过程。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芽菜的生长发育和最终品质。本标准要求选用优质、无病虫害、发芽率高的种子。种子处理时需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水浸泡和化学药剂处理,以确保种子健康并减少病害发生。
5.1 生产环境条件
芽菜生产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标准中规定了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具体要求。例如,温度应控制在18℃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同时提供适当的散射光,避免强直射光直射,以促进芽菜均匀生长。
6.1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的选择对芽菜的生长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使用无污染、透气性好的基质材料,如椰糠、珍珠岩或专用育苗土,并强调基质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侵入。
7.1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芽菜生产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标准指出,浇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出芽阶段,要特别注意水分供应的稳定性,以保证芽菜正常生长。
这些条款构成了芽菜生产的基本框架,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芽菜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