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茼蒿生产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茼蒿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iand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2T 164-2019《茼蒿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唐山市发布的关于茼蒿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了茼蒿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等方面。土壤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pH值在6.0至7.5之间。灌溉用水需符合GB 5084的规定,空气质量需达到GB 3095的要求。这些要求确保了茼蒿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和无污染的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适宜的播种时间为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晒种和浸种,以提高发芽率。
2. 密度控制:播种时行距保持在20厘米至25厘米,株距为10厘米至15厘米。合理密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促进植株生长。
3. 水肥管理: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使用,特别是在幼苗期和旺盛生长期要适时追肥。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推荐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化学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必须遵循NY/T 1276的规定,确保安全高效。
收获与贮藏
茼蒿一般在播种后40天左右即可采收。收获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植株,减少机械损伤。贮藏温度应控制在0℃至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至95%,以延长保鲜时间。
以上内容基于DB1302T 164-2019《茼蒿生产技术规程》,旨在为茼蒿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