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棚室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大球盖菇的棚室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door Production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6T 161-2019《大球盖菇棚室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保定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为大球盖菇的棚室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搭建
标准指出,棚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地方。棚室结构要坚固耐用,能够有效调节温度和湿度。特别强调棚顶需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同时要有遮阳网以防止强光直射。
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标准要求使用新鲜稻草或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的牛粪或其他有机肥料。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5:1至30:1之间,pH值维持在7.0到8.0范围内。此外,还需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保持在60%-65%左右。
栽培管理
在播种后,初期需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通常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5℃。通风换气也是关键环节之一,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适当增加空气流通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当菌丝体完全覆盖培养料表面时,可逐步减少水分供应并提高光照强度,促进子实体分化。
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或者微生物制剂来抑制有害生物的增长。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则严格限制其种类和剂量,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
收获与储存
大球盖菇的最佳采收期是在伞盖尚未完全展开之前,此时风味最佳且营养价值最高。采摘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周围尚未成熟的菌体。收获后的鲜菇应及时冷藏处理,适宜的保存温度为0℃-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时间长达一周以上。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步骤和技术要求,农户们能够在棚室内成功地开展大球盖菇的高效生产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