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哺乳期奶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料与营养、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奶犊牛在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Title:Breeding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Dairy Calves during Lactation Period - DB1306T 156-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6T 156-2019《哺乳期奶犊牛饲养管理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哺乳期奶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哺乳期奶犊牛”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的小母牛。这一定义强调了时间范围,即从犊牛出生开始直到断奶结束,明确了管理的重点时间段。
二、饲料与营养
标准要求饲料应符合NY/T 33-2014《奶牛饲养饲料》的规定。在饲料的选择上,要确保营养全面且均衡,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关键营养成分的比例要适当。例如,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18%-20%之间,以满足犊牛快速生长的需求。
三、环境条件
标准规定犊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0%-70%范围内。这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并提高犊牛的舒适度。此外,犊牛舍需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四、卫生防疫
在卫生防疫方面,标准强调了日常清洁的重要性,要求每天清理粪便,每周至少一次对犊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还规定了疫苗接种计划,包括口蹄疫疫苗、布病疫苗等,并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免疫程序。
五、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是保障犊牛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出每日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以及排泄物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另外,还特别提到体重测量频率,每月至少称重一次,以便及时了解其生长发育状况。
六、断奶管理
关于断奶管理,标准给出了具体指导:当犊牛达到45天龄且日均采食量达到1.5公斤以上时即可考虑断奶。断奶过程应逐步进行,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导致应激反应。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哺乳期奶犊牛饲养管理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饲料到环境再到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细节要求,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有效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奶犊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