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霉固态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原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储存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木霉固态菌种的生产及其相关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richoderma Solid State Spo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木霉固态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 3628-2019)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木霉固态菌种生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木霉固态菌种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选择方面,标准明确要求使用无污染、新鲜且营养丰富的基质作为培养料。这不仅保证了木霉菌株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还有效避免了杂菌的滋生。例如,第4.1条规定,“稻草、麦秸等植物残体应经过充分粉碎处理,并且需检测其含水量保持在55%-65%之间。”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湿度条件,促进木霉菌丝体的正常发育。
其次,关于接种操作,标准强调了严格的无菌环境控制。第5.2条指出,“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空气洁净度至少达到10万级标准,并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此外,还要求操作人员穿戴专用工作服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以减少外界微生物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再者,在发酵管理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温湿度调控措施。根据第6.1条内容,“发酵初期温度宜控制在25℃左右,随着菌丝体扩展逐步降低至20℃;相对湿度则应维持在85%-90%范围内。”这样的参数设置有利于促进木霉菌健康生长,同时抑制其他潜在病原菌的发展。
另外,成品检验也是整个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依据第7.1条所述,“每批次产品均需随机抽取样本送检,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活菌数测定、水分含量评估以及杂质含量分析。”只有当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时,才能认定为合格产品出厂销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安全防护的部分。标准特别提醒从业者注意个人职业健康管理,比如佩戴口罩防止吸入孢子引起过敏反应;妥善存放废弃物以防二次污染等事项。
综上所述,《木霉固态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 3628-2019)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涵盖了从原料准备到最终检验的全过程,为企业提供了标准化指导框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还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