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室土壤太阳能消毒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使用太阳能消毒技术对温室土壤进行处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lar Disinfection of Greenhouse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温室土壤太阳能消毒技术规范》(DB32/T 3629-2019)是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温室土壤的太阳能消毒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给出了“温室土壤太阳能消毒”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通过利用太阳辐射热能提高土壤温度以杀灭病原菌、害虫及杂草种子的技术方法。理解这一定义有助于把握整个技术的核心理念,即强调自然能源的应用而非化学手段。
技术要求
# 土壤准备
在实施太阳能消毒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清除地表残留物如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并确保土壤表面平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热量能够均匀分布在整个土壤层内,从而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 覆盖材料选择与铺设
选择合适的覆盖材料至关重要。推荐使用透明塑料薄膜作为主要覆盖物,其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提升地温同时保持湿度稳定。此外还需注意薄膜的厚度以及接缝处密封性,防止热量流失或冷空气侵入。
# 温度监测
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定期监测土壤温度变化情况。标准建议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最高温度值,并且当连续5天以上平均日间最高温度达到或超过50℃时即可认为消毒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时间长度。
# 消毒后管理
完成消毒程序之后应立即移除所有覆盖物并翻耕土壤使其充分混合。同时也要避免过早种植作物以免影响消毒成效。通常情况下建议等待至少两周后再开始新一季的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事项
最后还特别提醒使用者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在使用任何机械设备时都需佩戴防护装备,并且远离易燃物品存放区域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温室土壤太阳能消毒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同时也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