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蚕蛹虫草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 Production of Cordyceps from Silkworm Pup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32/T 3620-2019)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设备设施、原材料要求、生产工艺、采收与加工以及产品质量等关键内容。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进行了明确界定。“蚕蛹虫草”是以家蚕幼虫(蛹)为营养基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工厂化生产”指在受控环境下,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设备实现蚕蛹虫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模式。
二、环境要求
生产场所应远离污染源,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通风良好。车间内需配备温湿度调控装置,确保全年恒温恒湿条件,具体参数应符合生产菌种生长需求。这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生产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干扰菌丝生长。
三、设备设施
要求配备无菌接种室、培养室、发菌室、出草室及加工车间等专用功能区,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光照控制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特别是接种室要达到万级洁净度标准,以防止杂菌污染,保障产品质量。
四、原材料要求
明确规定了蚕蛹的选择标准:新鲜完整,无病害损伤,蛋白质含量≥50%,水分含量≤12%。同时对冬虫夏草菌种提出要求:纯度高、活力强、遗传稳定性好,且经过权威机构鉴定确认。这些要求旨在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为后续生产奠定基础。
五、生产工艺
包括接种、培养、发菌、出草四个阶段。接种时采用层流净化操作台,严格控制无菌操作;培养初期保持20℃~25℃,相对湿度70%~80%,黑暗环境;发菌期逐渐增加光照强度至1000lx以上,温度调至22℃~28℃;出草期需降低温度至18℃~22℃,提高湿度至85%~90%,给予适当散射光刺激。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确保生产过程可控可追溯。
六、采收与加工
当子座长度达到4cm~6cm时即可采收,采收后立即置于冷冻库中预冷处理,然后进行分级包装入库。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防腐剂或添加剂,保持产品天然属性。此外还强调了储存条件:低温干燥环境,温度≤4℃,相对湿度≤65%。
七、产品质量
成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32/T 3620-2019)为推动蚕蛹虫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值得行业内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