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基本要求、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及相关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reatment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611-2019《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是江苏省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等。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例如,“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标准要求企业应全面识别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列出常见危害因素清单。这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粉尘、有毒物质(如铅、汞)等。企业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此清单,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害因素,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的电子废弃物时,应使用密闭设备并配备高效的通风系统以减少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手套及防护服等。
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规定企业应当组织新入职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在职员工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此外,还强调了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以便跟踪记录每位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变化情况。
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突发性职业病事故,标准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撤离路线图、急救电话号码列表等内容,并且要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培训教育
持续有效的培训教育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本标准也对培训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涵盖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上只是对DB32/T 3611-2019部分内容的简单概述与分析,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