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的终端设备设计、生产和检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Prevention System of Active Safety in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 Part 2: Terminal and Test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R8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610.2-2019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的终端及其测试方法。以下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终端功能要求,标准指出终端应具备定位、通信、数据采集与存储等功能。特别是定位功能,要求终端应支持北斗和GPS双模定位,并且定位精度在开阔环境下不应大于5米。这意味着设备需要能够精确记录车辆位置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安全分析。
对于数据采集功能,标准强调终端需实时采集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速度、发动机转速、制动踏板位置等信息。并且要求这些数据的采样周期不超过1秒,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终端还应具备视频图像采集能力,用于记录驾驶室内外的情况。
在通信功能方面,终端必须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4G/5G、Wi-Fi等,并且要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终端还需具备与其他车载设备的数据交互能力,实现信息共享。
关于终端的可靠性要求,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指标。例如,终端的工作温度范围应在-20℃至+70℃之间,湿度范围为5%到95%,并且能够在海拔4000米以下正常工作。这些参数确保了终端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
最后,在测试方法上,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流程和技术要求。比如,通过模拟不同场景来验证终端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标,包括极限环境下的表现以及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稳定性等。这样可以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总之,《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终端及测试方法》不仅明确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终端的基本构成和技术要求,而且为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