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高水分窖式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青贮制作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管理措施、质量评定等。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紫花苜蓿高水分窖式青贮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Moisture Pit Silage of Alfalf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113-2019《紫花苜蓿高水分窖式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紫花苜蓿高水分窖式青贮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收割时间的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紫花苜蓿的最佳收割时间为开花初期至盛花期之间。这一时期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积累较为丰富,水分含量适中,有利于提高青贮质量。过早或过晚的收割都会影响青贮的效果。
青贮原料的处理
在青贮原料处理方面,要求将紫花苜蓿切碎至2-3厘米长度,并且需要去除杂质和病叶。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确保原料均匀压实,减少氧气残留,促进乳酸菌发酵,从而有效抑制腐败菌生长。
窖池准备与使用
关于窖池的准备,标准强调了窖池内壁应光滑、无裂缝,底部要平整且有一定坡度以便排水。同时,在使用前应对窖池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作为隔离层以防止渗漏。此外,还应注意控制窖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适宜的发酵环境。
装填与密封
装填过程中需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厘米,直至达到设计高度为止。密封是整个青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要求采用多层覆盖方式(如先铺一层草帘再覆土),确保完全隔绝空气。密封后还需定期检查是否有裂缝或塌陷现象发生,并及时修补。
发酵管理
发酵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窖内温度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经过40-60天即可完成初步发酵。如果发现异常气味或者霉变迹象,则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另外,在开窖取料时也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
以上就是对DB13/T 5113-2019《紫花苜蓿高水分窖式青贮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些规定能够有效提升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质量,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