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技术措施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的节能设计及相关工作。
Title:Design Guidelin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Application of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Transportation Ancillary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087-2019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设计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导则明确提出了“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即通过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高性能门窗系统以及优化的自然通风策略等措施,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建筑能耗。这一定义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体要求
在总体要求中强调了“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这意味着首先应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朝向选择及遮阳设计来减少能源消耗,再辅以高效的供暖供冷系统进行补充调节。同时要求建筑全年供暖供冷需求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需参照附录A中的规定。
建筑围护结构
对于建筑围护结构,导则特别指出外墙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25W/(m²·K),屋面传热系数不大于0.20W/(m²·K)。此外,外窗的传热系数也不得超过1.5W/(m²·K),并且需要配置可调节的遮阳装置以应对夏季太阳辐射的影响。
供暖供冷系统
在供暖供冷系统方面,推荐使用空气源热泵作为主要热源,并且要求系统的能效比(COP)不低于2.8。此外还建议安装新风热回收装置,其热回收效率至少达到70%以上。
可再生能源利用
鼓励在屋顶或空闲场地设置光伏发电设施,并将其产生的电力用于满足建筑内部分电能需求。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考虑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但必须确保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运维管理
最后,导则还对建筑后期运维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测体系,定期检查维护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制定详细的节能管理制度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建筑长期保持良好的节能效果。
以上内容是对该导则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入分析,旨在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