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海洋牧场检测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检测内容与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人工鱼礁区类型的海洋牧场检测与评价,其他类型海洋牧场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Marine Ran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073-2019海洋牧场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建设、管理、监测和评价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定义:标准明确了“海洋牧场”的定义为在特定海域内,通过人工干预实现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的区域。这一定义强调了海洋牧场不仅是单纯的养殖场所,还包括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环境监测:标准要求对海洋牧场周边的水质、底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定期监测。例如,水质监测需关注溶解氧、pH值、氮磷含量等指标,以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底质监测则包括颗粒物大小分布、重金属含量等项目,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海洋牧场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3. 生物资源评估:在生物资源评估方面,标准提出了多种方法来估算鱼类种群数量及结构变化。其中包括声学探测技术用于快速获取大范围内的鱼类密度信息;同时结合捕捞统计数据分析不同种类鱼群的增长趋势及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作用。
4. 经济效益评价:除了生态效益外,还应考虑海洋牧场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如水产品产量增加以及间接效益比如旅游观光收入增长等情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效益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出一个海洋牧场项目的综合价值。
5. 风险防控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自然或人为风险因素(如风暴潮、污染事件等),制定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技术手段。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置防波堤、加强日常巡查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来降低潜在危害发生概率并减轻其影响程度。
以上就是关于《DB13/T 5073-2019海洋牧场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