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运行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fer 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61-2020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明确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评价应包括技术性能、环境影响、安全管理、资源利用四个方面。
1. 技术性能:这部分主要评估转运站的技术设备是否先进,处理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操作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等。例如,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以上,处理效率需符合设计要求。
2. 环境影响:重点考察转运站在运行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如恶臭气体排放浓度、噪声水平等。标准要求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且厂界噪声昼间不大于65分贝,夜间不大于55分贝。
3. 安全管理:强调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包括应急预案制定、人员培训、事故记录等。要求所有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演练。
4. 资源利用:关注废弃物再利用的情况,比如可回收物分类收集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标准建议可回收物分类收集率达到80%,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
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分。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通过实际测量或查阅相关记录获取数据;而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则需要结合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来判断。
评价结果
最终得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为:
- 得分≥90分:优秀;
- 75分≤得分<90分:良好;
- 60分≤得分<75分:合格。
此外,标准还特别指出,在任何一项关键指标上出现严重问题时,即使总分达到相应级别,也需降一级处理。
总之,《DB11/T 861-2020》为北京市内生活垃圾转运站提供了统一的运行评价准则,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