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中高分子材料浸提液内硫氰酸胍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中有毒有害物质硫氰酸胍的检测与评估。
Title: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 Polymer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Extracts - Guanidinium Thiocyan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127.5-2019 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中关于植入性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的重要规范,其中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将聚焦硫氰酸胍这一特定物质,对其测定方法和关键指标进行深入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测定植入性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浸提液中的硫氰酸胍时,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检测出低浓度的硫氰酸胍残留。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制备应当精确,确保其浓度符合规定要求。通常情况下,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应在0.1mg/L至10mg/L之间,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样品处理是测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样品需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过滤、浓缩等步骤,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干扰物。此外,样品的提取溶剂选择也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甲醇或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因为它们既能有效溶解硫氰酸胍,又不会对后续分析造成不利影响。
仪器条件设定同样不可忽视。色谱柱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常见的有C18反相柱。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需精心调整,一般建议采用水-有机溶剂体系,例如水-乙腈或水-甲醇,其比例可根据实验效果微调。流速设定为1.0mL/min左右较为适宜,检测波长则设为254nm。
最后,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准确得出样品中硫氰酸胍的含量。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测定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执行,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对DB13/T 5127.5-2019中有关硫氰酸胍测定部分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