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系统功能要求及实施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684-2020《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智慧工地的概念,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全面感知和智能管理。这一定义为后续各条款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系统架构方面,标准要求智慧工地应具备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层架构。其中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而应用层则面向具体业务需求提供服务。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构建灵活且可扩展的智慧工地体系。
再者,对于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要求,标准指出所有设备应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并采用加密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强调了实时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要求关键参数的采集频率不低于每分钟一次,并且误差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在人员管理章节中,标准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考勤记录、培训档案等内容。此外还鼓励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提高身份验证的可靠性。
材料管理方面,则提出了建立材料追踪机制,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都要有迹可循。并且建议利用RFID标签等方式来增强物资管理效率。
施工机械管理部分则着重于远程监控功能,确保大型机械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环境监测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它不仅限于PM2.5浓度检测,还包括噪声水平以及温湿度等多个维度的考量。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最后,在安全防范领域,标准特别强调视频监控系统的部署应当覆盖主要出入口及危险作业区域,并且录像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0天。另外还提倡引入无人机巡查等创新手段以弥补传统人工巡检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DB64/T 1684-2020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这些核心内容的理解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工地管理水平并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