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稻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旱稻的绿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Uplan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71—2020《旱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旱稻的绿色生产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处理
标准要求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以上。同时,推荐使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法来预防病虫害。例如,温汤浸种时水温应控制在55℃左右,并持续1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
土壤管理
土壤质量直接影响旱稻的生长发育。标准建议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关键指标。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加石灰来调节pH值至6.0-7.0之间。此外,提倡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施肥原则
肥料施用遵循“平衡施肥”原则,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氮肥用量占总肥量的40%,磷钾肥各占30%。为减少环境污染,提倡使用缓释肥或生物有机肥,并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板结。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旱稻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标准强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比如,在病害高发期可选用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喷雾防治;针对虫害,则可以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同时,要密切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收获与储存
当稻穗变黄且籽粒硬化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使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再入库储存。储存期间要注意防潮防霉,定期检查粮堆温度湿度变化,防止发生发热霉变现象。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不仅可以提升旱稻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