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洱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卫生要求及质量管理。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普洱茶的生产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er Tea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8/T 58—2020《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普洱市制定的地方标准,于2020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普洱茶的定义: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发酵或不发酵茶品。这一定义明确了普洱茶的原料来源和基本加工方式。
在原料要求部分,标准强调使用云南境内种植的大叶种茶树鲜叶作为原料,并规定了采摘时间、标准等内容。例如,春茶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夏茶在立夏至小暑期间,秋茶则在白露至寒露之间。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品质各有特点,合理安排采摘时间有助于保证原料质量。
加工工艺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详细描述了普洱茶初制、渥堆发酵(仅限熟茶)、干燥等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对于初制过程中的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等环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技术指标。如杀青温度应控制在180℃-220℃之间,揉捻适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确保茶叶细胞破碎率适中。
渥堆发酵是区分生茶与熟茶的重要标志。标准指出,渥堆时需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通常温度控制在40℃左右,相对湿度85%-90%。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翻堆,防止局部过热或缺氧现象发生。发酵时间根据茶叶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但一般不少于7天。
干燥方式分为自然风干和低温烘干两种。标准建议采用自然风干为主,避免高温破坏茶叶内含物质。若采用烘干,则温度不应超过60℃。
此外,标准还对包装贮存环节提出了要求。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不得含有有害物质。贮存环境需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仓库温度宜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5%。
总之,DB5308/T 58—2020《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都制定了详尽的技术规范,为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条款,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