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环境保护以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u'er Tea Eco-tea Garden (Class 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8T 56—2020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是云南省普洱市为推动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选址与规划
- 标准规定,茶园应选择在海拔800-20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的区域。这一要求旨在确保茶园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 要求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无重大病虫害疫区,且交通便利。这有助于保障茶叶品质,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影响。
2. 土壤与植被
- 强调土壤pH值应在4.5-6.5之间,并要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茶树健康生长。
- 规定需保留原有植被,特别是林下植被覆盖率不得低于30%。此举既能保持水土,又能为茶树提供天然遮荫环境。
3. 种植密度与品种选择
- 推荐每亩种植密度为2000-3000株,具体根据地形调整。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保证通风透光。
- 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
4. 肥培管理
- 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每年至少施一次基肥,追肥次数不少于两次。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提升茶叶品质。
- 对化肥使用作出限制,禁止使用含氯化肥,严格控制氮磷钾比例,以减少环境污染。
5. 病虫害防治
- 倡导采用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控,如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释放天敌昆虫等绿色防控手段。
- 特别强调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一旦发现病虫害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备案。
6. 采摘与加工
- 规定了不同季节的采摘标准,例如春茶一芽二叶初展即可采摘,夏秋茶则需达到一芽三叶标准。
- 强调鲜叶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暴晒或挤压损伤,确保原料新鲜度。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标准对于构建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和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普洱茶产业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