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黄鸡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贵州黄鸡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相关活动。
Title:DB52T 285-2019 Guizhou Yellow Chick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黄鸡是贵州省的地方特色品种,为了规范其养殖、生产及质量要求,制定了DB52/T 285-2019《贵州黄鸡》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特征与生产环境
标准中明确指出,贵州黄鸡应具备以下特征:体型适中,羽毛紧密,羽色以黄色为主,喙呈浅黄色或黑色,皮肤多为浅黄色。养殖环境需符合NY/T 388的要求,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水源清洁无污染,饲养场地应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极端气候影响。
二、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科学喂养的重要性。饲料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确保营养均衡。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6%,粗纤维含量不超过5%。同时,饮水必须充足且干净,每日至少提供两次清洁饮用水。此外,应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持环境卫生。
三、疫病防控
关于疫病防控,标准提出了具体措施。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上报相关部门。对于常见传染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日常巡查、提高鸡群免疫力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
四、屠宰加工
在屠宰加工环节,标准规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活鸡宰杀前需停食12小时以上,并进行静养恢复体力。屠宰过程中要保证刀具锋利,动作迅速准确,减少出血量和肉质损伤。胴体冷却应在0℃至4℃条件下进行,时间不少于6小时,以确保肉品新鲜度。
五、产品质量评定
最后,在产品质量评定部分,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评判依据。外观上要求皮光亮、肌肉结实、脂肪分布均匀;内在品质则通过感官检验结合理化指标来评估,比如pH值应在6.0左右,失水率不超过8%。此外,还需检测重金属残留是否超标,确保食品安全。
以上是对DB52/T 285-2019《贵州黄鸡》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促进贵州黄鸡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