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商品鲟鱼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商品鲟鱼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ddlefish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77-2019 商品鲟鱼养殖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鲟鱼的养殖过程,提高鲟鱼产品质量。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苗种选择与放养
标准规定,鲟鱼苗种应来源于有资质的繁育场,并要求健康无病害。具体来说,苗种规格需一致,体长应在8cm以上,且每尾重量不低于3g。放养前需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每平方米10-15尾之间,以确保鲟鱼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二、饲料投喂
鲟鱼为杂食性鱼类,饲料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标准推荐使用配合饲料,其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6%。投喂频率一般为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投喂量根据水温及鲟鱼摄食情况调整。同时强调,不得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避免影响鲟鱼健康。
三、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鲟鱼健康生长的基础。标准要求养殖池塘水深保持在1.5m以上,透明度维持在30-40cm范围内。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5mg/L)、pH值(6.5-8.5)和氨氮浓度(≤0.5mg/L)。当发现水质恶化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增氧措施。此外,还需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保持池塘清洁卫生。
四、疾病防控
预防为主是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指出,应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手段。一旦发现鲟鱼出现异常状况,如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需立即隔离病鱼并请专业人员诊断治疗。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五、收获与运输
鲟鱼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适时捕捞上市。标准建议采用网具捕捞方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捕获后的鲟鱼应及时运往市场销售或加工企业,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宜温度(10-15℃),并提供充足氧气供应,防止因缺氧导致死亡。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鲟鱼养殖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