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城高羊茅牧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水城县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高羊茅牧草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Water City Tall Fescue For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72-2019 水城高羊茅牧草生产技术规程》是贵州省针对水城地区高羊茅牧草种植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高羊茅牧草种子质量要求中规定,纯度应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这意味着在选择种子时要确保种子纯净度高、发芽能力强,这样才能保证出苗率和后续生长。
关于播种方式,规程指出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但推荐条播。条播行距为20-30厘米,覆土厚度1-2厘米。这种方式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后期管理。
施肥管理方面,规程强调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用量不少于30吨,并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则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分次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分蘖,后期适当增加磷钾肥比例,以增强抗逆性。
灌溉管理要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水。同时要注意排水,避免长期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病虫害防治上,规程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收获时间规定为抽穗期至开花初期,此时牧草营养价值最高。每次刈割留茬高度控制在5-10厘米,以便快速恢复生长。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关键环节的解读,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