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桂闽引象草种苗繁育与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繁殖材料准备、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苗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桂闽引象草种苗的繁育与生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and Production of Gui-Min-Yin Elephant Gra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74-2019 桂闽引象草种苗繁育与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象草种苗繁育和生产的贵州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象草种苗的培育流程、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象草产业健康发展。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象草种苗繁育基地的选择
标准规定象草种苗繁育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同时要求基地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畜禽养殖场,确保环境清洁无污染。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象草种苗在健康环境中生长,避免受到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从而提高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二、象草种苗的繁殖方法
标准指出象草种苗可以通过分株繁殖或扦插繁殖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分株繁殖是将母株根茎分割成若干带芽的小块,每块至少保留一个芽眼;扦插繁殖则是选取健康的茎段作为插穗,插入土壤中进行培养。这两种方法都强调了插穗或小块必须带有完整的芽眼,以确保发芽率。此外,对于分株繁殖来说,母株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作为繁殖材料。
三、象草种苗的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在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并配合使用适量磷钾肥;其次,在幼苗期要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再次,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最后,在整个生育期内要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但要注意控制农药用量,避免残留超标。
四、象草种苗的质量检测
关于象草种苗的质量检测,标准明确了以下几个指标:一是外观质量,包括种苗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机械损伤等;二是生理活性,即检测种苗的生命活力,可通过发芽试验来评估;三是病虫害情况,确保种苗不携带任何检疫性病虫害。只有当这些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认定为合格种苗,允许进入市场流通。
以上是对《DB52T 1474-2019 桂闽引象草种苗繁育与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详细解读。通过遵循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象草种苗的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