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害种类及症状、防控原则、防控措施和技术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秸秆为基质栽培平菇过程中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Diseases in Straw-based Oyster Mushroo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524—2020《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秸秆栽培平菇过程中的病害发生,实现绿色生产。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绿色防控”的概念为在平菇栽培过程中采用生态学原理,以控制病害为目的,综合运用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手段,达到减少病害危害的目的。这一定义强调了绿色防控的核心在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基本要求”中规定了种植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确保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同时要求栽培场所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且要定期消毒处理,以预防病原菌滋生。这些基础条件的设定是为了从源头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接着,“栽培管理”章节指出,在选择培养料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新鲜且未受过污染的秸秆作为主要原料,并适当添加适量的氮肥来调节碳氮比。此外还建议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水分供给量,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对于播种时间的选择也提出了具体指导,比如春秋季是较为理想的播种期。
再者,“病害监测与预警”部分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固定的观察点,记录天气变化情况以及田间巡视频率等。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症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获取专业意见。
最后,“绿色防控措施”是整个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涵盖了物理防治(如覆盖薄膜防止雨水冲刷)、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菌群)及农业措施(合理轮作休耕制度)。特别提到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或高温蒸汽等方式对工具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且鼓励农户之间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倡导了一种健康环保的农业生产理念。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在有效控制病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