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凤大麦7号的品种特性、外观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品质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凤大麦7号的生产、推广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ngdamai No. 7 - Part 1: Variety Descrip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凤大麦7号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品种描述》是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29T 37.1-2019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由云南凤庆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制定。以下是对标准中关键内容的解读:
品种来源:凤大麦7号是由凤庆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凤78-4×云饲麦1号。这一信息表明凤大麦7号具有优良的遗传背景,继承了亲本的良好特性。
主要特征特性:凤大麦7号属于二棱型春性大麦品种。其幼苗直立且生长势强,叶片宽厚,株高约105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呈纺锤形,长芒,颖壳颜色为黄色,籽粒饱满,皮色为浅黄色。这些特征使得凤大麦7号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品质。
生物学特性:凤大麦7号全生育期约为186天,适合在海拔1600至2200米的地区种植。这一特性说明该品种适应性强,能够在多种生态环境下良好生长。同时,其抗倒伏能力较强,适宜密植栽培,每亩有效穗数可达50万穗以上。
产量表现: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在不同地点和年份条件下,凤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稳定。例如,在凤庆试验点,2016年的平均产量为363.6千克/亩,2017年为368.7千克/亩。这表明凤大麦7号具有良好的稳产性和增产潜力。
适宜种植区域:凤大麦7号适宜在云南省临沧市的凤庆、云县、永德等县海拔1600至2200米的区域种植。这一信息明确了该品种的适生范围,有助于指导农民合理布局种植区域。
综上所述,凤大麦7号以其优良的遗传基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云南省高海拔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遵循该技术规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凤大麦7号的生产潜力,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