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理州奶牛遗传改良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大理州区域内奶牛的选种、繁育和遗传改良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airy Cattle Genetic Improvement in Dali Pref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9T 28-2019《大理州奶牛遗传改良技术规范》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遗传改良措施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与引进
- 标准要求优先选用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抗病性强且高产优质的奶牛品种。对于引进品种,需经过至少一代的适应性试验,并确保其后代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
2. 种公牛管理
- 种公牛的选择应基于其父系背景、生长发育状况及遗传评估结果。所有种公牛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筛查和遗传疾病检测,只有符合要求的个体才能用于配种。
3. 人工授精技术
- 在实施人工授精时,技术人员需持有相应资格证书。冷冻精液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包括解冻后的活力测试,确保不低于35%。此外,每次输精操作前应对母牛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认处于适宜的发情期。
4. 繁殖管理
- 推荐采用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相结合的技术来加速优良基因传播。同时强调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系统,涵盖每头奶牛的基本信息、繁殖历史以及后代表现等数据,以便长期跟踪分析。
5. 遗传评估体系
- 建立基于多性状综合指数的遗传评估模型,定期更新数据库中的参考群体信息。鼓励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特别是在针对特定遗传缺陷或优良性状方面,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后代的表现潜力。
6. 培训与指导
- 各级畜牧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最新的科学技术进展、实际操作技巧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等。同时也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及时引入先进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
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定构成了整个标准的核心框架,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提升大理州区域内奶牛的整体遗传水平。希望这些解读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