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吸虫囊蚴的方法、试剂要求、仪器设备及操作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食品、水体及其他样品中肝吸虫囊蚴的检测与定量分析。
Title:Detection of Clonorchis sinensis metacercariae -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93-2019肝吸虫囊蚴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检测水产品中肝吸虫囊蚴的标准化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样品应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至少3个样本,每个样本重量不少于50克。在处理过程中,需将样品充分混合后均分为两份,一份用于检测,另一份作为备份保存。这一要求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避免因取样不均导致的误差。
核酸提取
核酸提取是整个检测流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规定使用商业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并强调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外源DNA污染。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含有高浓度抑制物的样品,可以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建立
建立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时,标准建议选择特异性较高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比例以及退火温度等参数都需要经过预实验验证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每批实验都必须包含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
结果判定
根据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图判断是否检出目标基因片段。当Ct值小于设定阈值且扩增曲线呈典型S型时,则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综合分析,以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误判情况发生。
注意事项
最后,标准提醒使用者在执行本规范时应注意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比如保持室内清洁、温湿度适宜等;另外也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如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妥善处置废弃物等。
以上就是对《DB22/T 3093-2019肝吸虫囊蚴检测荧光定量PCR法》中部分内容所做的深入解析。这项标准为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