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结核病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定和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鹿结核病病原菌的检测与诊断。
Title: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Bovis in De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91-2019《鹿结核病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是一项专门用于鹿结核病诊断的行业标准。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要求采集鹿的鼻腔拭子、口咽拭子或淋巴结组织作为检测样本。采集后应立即置于含有RNA稳定剂的采样管中,并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7天,或者在-80℃长期保存。这一规定旨在保证样品中的RNA完整性,避免因保存不当导致假阴性结果。
核酸提取
核酸提取需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特别强调提取过程中要严格防止RNase污染,确保提取效率达到90%以上。这是因为RNA容易降解,任何杂质都会影响后续反应的准确性。
引物和探针设计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基于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复合群特异性IS6110序列。引物长度应在18-25bp之间,GC含量控制在40%-60%,并且熔解温度(Tm)差异不超过1℃。探针则采用TAMRA标记,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反应体系与条件
反应体系包括2×Taqman Master Mix、正向引物、反向引物、探针以及模板DNA。总反应体积为20μL。扩增程序设定为:95℃预变性10分钟;随后进行40个循环的95℃变性15秒,60℃退火延伸1分钟。这些参数经过优化可以有效区分目标基因与非特异性扩增产物。
结果判定
当Ct值≤35时判定为阳性;Ct值>35且<40时需重复实验;若重复后仍为35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从样本处理到最终结果判断都制定了详尽的操作规范,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鹿结核病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