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跳象的防治技术,包括监测与调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榆跳象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Elm Leaf Bee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229-2020《榆跳象防治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榆跳象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防治原则:标准明确指出防治榆跳象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采取有效的化学、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监测与预警:标准要求定期对林地进行巡查,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关键时期。当发现有榆树叶片出现异常卷曲或虫害迹象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并记录相关信息。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 物理防治:对于低密度发生的区域,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成虫的方法。此外,在幼虫期使用套袋法也可以有效阻止幼虫发育为成虫。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环保无污染。
4.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可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但需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施药后要密切观察效果,并做好后续管理。
5. 生物防治:鼓励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等来控制榆跳象的数量。通过增加本地天敌种群密度,形成自然平衡机制,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防控效果。
6. 健康培育措施:加强树木日常养护工作,比如合理修剪枝条、改善土壤条件等,增强植株自身抗性。健康的树木更能抵御病虫害侵袭,减少经济损失。
7. 培训与宣传:各级林业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榆跳象的有效治理。
以上就是DB21/T 3229-2020《榆跳象防治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