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飞机在水稻田作业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作业实施、安全要求及作业质量评估。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在辽宁省水稻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AV Pest Control Operations in Ric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220-2020《植保无人飞机水稻田作业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作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作业前准备
- 人员要求: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这确保了操作者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无人机。
- 设备检查:在每次作业前应对无人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池电量、喷洒系统、导航定位等。这是保证飞行安全和作业效果的基础。
2. 作业环境条件
- 风速限制:风速不应超过5米/秒。过大的风速会影响药液的均匀分布,降低防治效果,并增加飞行风险。
- 湿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上,气温控制在15°C至30°C之间。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提高药效,减少蒸发损失。
3. 作业参数设置
- 飞行高度:建议飞行高度为1.5米至2.5米之间。合适的飞行高度既能保证药液覆盖面积,又能避免因过高而导致的药效下降。
- 速度设定:飞行速度宜保持在4米/秒至6米/秒范围内。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漏喷或重喷现象,影响作业质量。
4. 农药使用与管理
- 配比浓度: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不得随意增减用量。正确配比可以确保最佳的病虫害防控效果。
- 残留处理:作业结束后,剩余农药及包装物需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环境污染。这是对生态环境负责的表现。
5. 作业后的维护
- 清洁保养:及时清理无人机表面污渍,特别是喷头部分,防止堵塞影响下次使用。定期更换易损件如螺旋桨等部件。
通过以上条款可以看出,《植保无人飞机水稻田作业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规范了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中的应用流程,旨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规定不仅适用于辽宁地区,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