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科尔沁沙地地区苜蓿干草调制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科尔沁沙地地区苜蓿干草的生产与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falfa Hay Processing in科尔沁 Sand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科尔沁沙地苜蓿干草调制技术规程(DB15/T 1865—2020)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苜蓿干草调制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调制场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场地,避免在低洼积水处设置。这要求确保苜蓿在干燥过程中不会因水分积聚而影响质量。
2. 初次刈割时间:一般在开花初期进行初次刈割,此时植株营养成分积累达到高峰。准确把握刈割时机对于保证苜蓿干草品质至关重要。
3. 刈割高度: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7厘米之间。合理留茬既能促进再生又能防止病虫害传播。
4. 晾晒方式:采用平铺晾晒法,厚度不超过15厘米,并定期翻动。均匀摊开可加快水分蒸发速度,同时翻动有助于叶片脱落减少损失。
5. 含水量检测:当含水量降至16%以下时即可进行打捆包装。过高的含水量会导致霉变风险增加。
6. 打捆规格:方形或圆形打捆均可,但单个重量不宜超过50公斤。便于储存运输的同时也方便后续使用。
7. 包装材料:推荐使用防潮透气性好的编织袋作为外包装。这样可以有效隔绝外界湿气侵入又不影响内部通风换气。
以上条款涵盖了从选址到成品全过程的技术要点,遵循这些规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苜蓿干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