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科尔沁沙地苜蓿灌溉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灌溉制度。本文件适用于科尔沁沙地地区苜蓿种植的灌溉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rrigation of Alfalfa in科尔沁 Sandy Land (DB15T 1863—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科尔沁沙地苜蓿灌溉技术规程》(DB15/T 1863—2020)是一部专门针对科尔沁沙地地区苜蓿种植中灌溉技术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提高苜蓿产量、改善草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科尔沁沙地”、“苜蓿”、“灌溉量”等专业术语,确保了执行过程中的统一性与准确性。例如,“灌溉量”被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灌溉系统输送给作物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这一定义有助于规范操作流程并便于量化评估灌溉效果。
灌溉方式
根据科尔沁沙地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推荐采用滴灌作为主要灌溉方法。滴灌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喷灌或沟灌等方式,但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灌溉时间
标准指出最佳灌溉时间为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温时段进行灌溉以防止水分快速蒸发。此外还强调了根据不同生长期调整灌溉频率的重要性,如幼苗期需要少量多次灌溉来促进根系发育。
灌溉量计算
标准给出了基于气象资料估算灌溉量的方法:首先确定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P(mm),然后根据牧草需水量系数K乘以P得到年总需水量W(m³/ha),最后按照季节分配比例得出各月所需灌溉量。此公式为科学规划灌溉计划提供了依据。
监测与管理
为了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定期检查管道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现象,并及时清理过滤装置防止堵塞。同时建议安装流量计实时监测实际灌溉量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值。
以上是关于《科尔沁沙地苜蓿灌溉技术规程》(DB15/T 1863—2020)的一些重点内容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升苜蓿种植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