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动物毛尾线虫病的检疫方法、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动物毛尾线虫病的检疫和诊断工作。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nimal Trichuria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动物毛尾线虫病是一种危害羊只健康的寄生虫病,为有效防控该病的传播,DB15/T 1852—2020《动物毛尾线虫病检疫技术规范》提供了系统的检疫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1. 样品采集:规定在不同部位采集粪便样本,确保代表性。采样时需注意避开外界污染,使用无菌容器保存,且应在4℃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2. 显微镜检查:明确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虫卵。具体操作中要求将粪便与饱和食盐水充分混合,静置后观察视野内虫卵数量。这一方法能提高检出率,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强调使用PCR技术扩增特异性DNA序列。实验过程中需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此方法灵敏度高,可早期发现感染情况。
4. 防疫措施:要求对检出阳性的场所立即隔离病畜,并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同时建议定期驱虫,控制中间宿主如蚂蚁等的数量,切断传播途径。
5. 记录管理:明确规定建立详细的检疫档案,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检测结果、处理措施等内容。这些资料对于追溯疫情来源及评估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为核心条款,遵循本标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开展毛尾线虫病的检疫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