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葵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食葵机械化精量播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ecision Sowing of Sunflow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842—2020食葵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向日葵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技术流程,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播种机的选择与调试
根据标准要求,播种机应具备良好的排种性能,确保种子均匀播入土壤。在使用前,必须对播种机进行调试,包括调整排种盘间隙、检查种箱密封性以及校准行距和株距等参数。这些步骤对于实现精准播种至关重要。
2. 作业条件
标准规定了适宜播种的土壤湿度范围为15%-20%,温度需保持在10℃以上。此外,田间作业时应避免大风天气,以免影响播种质量。同时强调了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一般控制在3-5厘米之间,以利于种子发芽。
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提高出苗率的重要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包衣或拌种的方式增强抗病能力,并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作物产量。
4. 播种速度与行距设定
播种速度不宜过快,通常保持在每小时5-8公里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播种质量。行距设定为60-70厘米,株距则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为40-50厘米,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后期植株生长发育。
5. 后续管理措施
完成播种后,还需注意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标准特别提到,在幼苗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促进幼苗健康成长。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能够有效提升食葵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整体水平,为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